球王会怎么样
球王会app
当前位置 >> 首页 > 新闻中心

服务热线:0755 28160800
地址:中国 深圳市 宝安区石岩
      街道水田社区第二工业区
业务直线电话:
(86)0755-28160800
(86)0755-29839665
(86)0755-29839692
业务传真:(86)755 2344-2951
前台电话:(86)0755-29839341 
前台传真:(86)755-2983-9345
邮箱:ytsales@kingboard.com

“农民工回流”就是“人力资源回流”
发布时间:2023-12-06 06:52:43 来源:球王会怎么样 浏览次数:4433 [返回]

   

  当前,一些在东部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已提前返乡,“农民工回流现象”已有所显现。对此,一位县委书记认为,把引导工作做深做细做实,不但可以解决非常时期的农民工回流问题,还可能借此机会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次跨越。

  “在外闯荡多年的农民工兄弟,正是家乡建设急需的人力资源。在我看来,‘农民工回流’就是‘人力资源回流’!”说这话的,是江苏省淮安市委常委、涟水县委书记李卫平。涟水是江苏北部的一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县,全县农村劳动力近44万人,目前全县劳务输出24.7万人。

  新华社经济形势调研小分队记者日前在东部沿海地区采访了解到,由于不少“两头在外”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为沉重,加上接近年关,因此,一些在东部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已提前返乡,“农民工回流现象”已有所显现。对此,李卫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只要客观分析中西部地区多年存在的留守人口高度“老弱化”的现实,把引导工作做深做细做实,不仅能解决特殊时期的农民工回流问题,还可能借此机会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次跨越。

  记者是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采访时“抓”到这位来自苏北农业地区的县委书记的。其时,李卫平参加“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专题培训班”刚刚结束,正准备返回涟水。他和记者说,在这次县委书记专题培训班上,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县委书记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,就是因国际“金融海啸”影响东部地区而引发的农民工回流现象。

  “我不认为回流的农民工兄弟对涟水是个包袱。其实,这些年来,我们从始至终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就业。在外面闯荡多年的农民工兄弟,相比留守在老家的那些农民兄弟,他们见过世面,在东部地区受过市场经济的熏陶和洗礼,有不少人还具有特别熟练的生产技术。现在,我们涟水特别紧缺这样的技术工人。他们是涟水急需的人力资源。”李卫平开门见山地表达着自己的思考。

  他说:“今年出现的农民工回流现象,对我们这个地处苏北的‘发展中的县’来说,是一件好事。只要引导得当,工作做实,这次与以往不同的‘农民工回流’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一支意外力量,引发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的一次飞跃。以前是想也想不到。”

  这位在苏北农村工作多年的县委书记坦率地和记者说,在这次浦东干部学院的专题培训班上,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县委书记迫切感到,由于当地大量青壮年男女劳动力涌向东部地区打工,留守人口的“老弱化”程度多年来已经十分严重。“这种‘老弱化’,不是人口统计学上的‘老弱化’,而是经济发展意义上的‘老弱化’。流出去打工的都是强壮劳力,大多数是刚刚毕业的高中生,是中部农村文化教育素质和工作上的能力相比来说较高的一群人;而留下来的则是他们的父母或孩子,文化素质和工作上的能力相对较弱。这个样子怎么发展当地经济?”李卫平说。

  因此,李卫平认为,每年春运期间的农民工返乡潮,本质上是社会劳动力的一种畸形流动,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着“阶段性的合理性”。但这样的一个问题总是要解决。“现在,机会来了!”

  由于国外金融危机何时见底,其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深,现在都难以定论。因此,提起“农民工回流现象”,李卫平坦陈,虽然现在还不是很明显很严重,“但明年春节过后,他们返回东部地区找工作的难度肯定会加大。如果找不到工作,那么就非常有可能形成往年没有的‘农民工春季回流’。对这一情况,我们县委慢慢的开始进行预判,研究相应的对策。作为劳动力输出县,咱们不可以把问题推给东部地区。”他说。

  李卫平分析了春节后农民工四种可能选择:一是留乡务农,二是留乡创业,三是留乡在当地企业就业,四是回到或留在东部地区打工。“春节一过,那些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就得个人选择。若选择了返回东部地区打工,那么等他们碰壁后还要选择一次。总之,不外乎这四种选择,引导他们留乡发展经济也就有的放矢。”

  以涟水县为例,全县总人口107万,其中农村劳动力近44万人,是个典型的农业劳动力人口大县。目前,全县劳务输出24.7万人,就地转移7.9万人,输出劳动力主要在上海、苏州、无锡、常州和苏中等地区,从事的也都是些劳动密集型工作,电动缝纫、纺织、建筑、电子装配等工种。

  近年来,涟水县域经济发展较快,劳动用工需求显著增加,当地企业工人短缺现象已经抬头。据李卫平介绍,在招商引资过程中,一些大企业落户涟水的前提,不再把税收和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作为必要条件,而是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书面保证“劳工供应”,满足其劳动用工需求。

  李卫平和记者说,这些年来,当地党委政府特别注重服务本地企业,积极开展了村企对接、校企挂钩等方式定向培养输送人力资源,每年都举办10多场大型招聘会,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短期内得到较好解决。“但即便是这样,目前全县企业用工短缺仍超过2000人。随着正在实施的76个超亿元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,保守估计,涟水缺工在2万人以上。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的特殊技术工种,在当地根本招不到人。现在他们不得不回来,我正是求之不得啊!”李卫平说。

  李卫平分析指出,首先,现在党的农村政策好,发展农业需要有市场眼光的务农人才。回流的农民工兄弟,只要其中一部分留乡务农,农业就有希望。其次,这些年,涟水一直鼓励私营业主二次创业、务工人员返乡创业、失地失业人员自主创业,努力形成“家家忙生产、户户忙经营、人人忙致富”的生动氛围。因此,通过政策引导,可以鼓励和支持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兄弟,留乡创业。第三,引导他们在当地企业上岗就业,缓解当地企业的劳动用工短缺的压力。

  李卫平表示,目前,落户到中西部县级地区的企业,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。“中西部县级农村地区的经济人口‘老弱化’现象不改变,当地经济还是发展不起来。因此,只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,这次农民工兄弟从东部地区回流,就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次机遇,‘农民工回流’就是‘人力资源回流’。我们涟水已经做好了准备。”他说。

  根据涟水县委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文件,由于涟水经济的体量不是很大,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涟水的影响很小,大多数企业运转都很正常。但是,县里也做好了农民工回流的应对之策,主要有以下三条——

  一是加大扶持力度,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、中小企业、非公有制经济更多吸纳就业。

  二是推进全民创业,帮助有创业愿望的人士自谋职业、自主创业,帮助创业者进行创业项目咨询和论证,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;解决创业者在创办企业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;指导创业者改进经营销售的策略和管理手段,提高小企业生存能力,为更多的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。

  三是加快劳动力就地转移,及时发布信息,适时召开专场招聘会,为求职者和企业搭建有效对接平台,加强对乡镇协理员和村信息员指导和沟通,对回流的农民工信息及时录入“镇镇通”信息网,加大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。据新华社12月1日电